作者:河北合纵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   平占山

该内容,最早发表于河北省微生物学会食用菌协会会刊《食用菌科技与信息》1988年第一期上,现在重新整理,共享于如下!

该发酵工艺适合一般原材料春秋两季栽培平菇技术过程。

1、将量取准确混合均匀的原材料,在发酵场地堆成宽1.5m,高1.2-1.5m,长不限的长条型堆,堆时切不可拍实压实,料堆要松散透气蓄氧,而后覆盖塑料膜保湿,周围用砖石或沙袋压好(不可全部压严、要有漏气的余地)以防风吹飘起。

2、料堆好后,由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,一般24小时后料温就会升至55℃以上,料堆升温至55℃时开始计时,在料温55-65℃的情况下发酵,发酵时长12-24小时。

3、发酵期间进行料温时段记录,并进行料温控制。

料温上升过慢时,可揭膜数小时(同时在料堆底部每隔50cm打直径3-5cm孔)通氧快速升温,到60℃时必须盖膜控温,不可超出65℃。

料温超出65℃时,要立即将料堆覆盖的塑料膜封严,限制温度的上升。

料堆在堆放48小时时,料温仍未上升超过55℃时,要立即翻堆。

4、翻堆。

料堆料温在55-65℃的情况下维持12-24小时后,便要翻堆。

翻堆时,先将场地打扫干净,而后先将料堆的底部四周约25cm厚的料铲离料堆,临时堆放在一边;

然后,再将料堆表层约15cm厚的料刮离,和前面铲离的料堆的底部四周的那部分料堆放在一起;

这时,再将料堆剩下的除挨地的30cm厚的那部分料外的1/2的料,铺在新建料堆的地面上,厚约20-30cm、宽约2m;

然后,再将料堆剩下的除挨地的30cm厚的那部分料外剩下的1/2的料,铲离堆放在一边;

这时,将原料堆剩下的挨地的那约30cm厚的料和最早剥离的原料堆底部四周的及其表层的那部分料,混合着堆在新建料堆处的那第一层铺料上;

而后,再将剩下的来自原料堆中间部分的那部分料,包裹式地铺在新建料堆表层;

最后,将新建料堆修理齐整,重新覆盖塑料膜后,翻堆操作完毕。

每堆料发酵时,要翻堆2-3次,才可分装制作培养基。

5、防雨。如果是露天场地发酵,就要防止雨水进入料内,工作时段,注意天气预报,当有雨情预报时,料堆要有通气余地地覆盖好塑料膜,料堆四周用土作好防水坝(或建堆时下衬塑料膜,下雨时折起防水进入料堆)。

原创内容,转载须注明来源合纵食用菌公司技术服务网

Loading

0 0 投票数
文章评分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评论
最新
最旧 最多投票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